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一朵花上的春天——记第二届江西省“最美老干部”提名奖获得者谢望礼教授

  118日,周五,农历腊月十三,天阴还暖。

  这天,对许多南昌人来说不过是个极为普通的日子。

  因为谢望礼教授,这天呈现的生活细节多少有点不同往常:每周五下午,是谢教授的义务理发室固定“开放日”,他在此坚持为小区老人义务理发快4年了,尽管自个今也年已七十有四;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利国教授,接到已从本院退休13年的谢教授委托——将得到的3000元省里慰问金转赠给学生以纪念自己入党50周年;江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兼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肖洪波,收到了谢教授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一位老党员、老教授绝不辜负党组织关心与鼓励的感激之情……

  “省委、省政府给我的3000元慰问金,我已联系我退休前的工作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张院长,委托他将其作为‘爱心基金’或‘奖学金’送给经济学院13位思想上进、学业优秀、家境贫困的学生,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在给肖洪波的信中,谢教授这样写道。就在17日下午,省委老干部局组织走访慰问全省最美老干部活动中,肖洪波亲自看望了谢教授并送上了3000元慰问金。孰料,谢教授转身就把钱给了别人。

  这老头,是个什么人呢?

  ■最是坚守暖人心

  说起谢望礼,正应了古罗马那句谚语:“每个理发师都知道。”如今,谢望礼也成了社区义务理发师,一把剃刀让他“圈粉无数”,人称助人为乐的“活雷锋”,可谓家喻户晓。

  “我有两个‘雷打不动’。”谈到自己拿起剃头刀为小区老人服务,谢望礼快人快语,直奔主题:“一年365天,每个星期五的下午2点到5点钟,我要在理发室跟老人剃头雷打不动;哪怕是碰到了节假日,或是碰上老伴生病住院等家庭要事,或是碰上需要参加的重要活动等,我也是雷打不动。”大半辈子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他,一口南昌县乡音依然很浓,话中一个“跟”字(“给”“帮”“为”之意)可见端倪。

  这是个说做就做、说到做到的老头、老教授、老干部,在其人生格言里有一条掷地有声:做人做事,“信”字当先。

  2006年,谢望礼教授刚从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退休,便琢磨着如何点亮自己的人生下半场的事儿。因为念念不忘教书育人,他先是应南昌大学科技学院之聘,走上了财经学部主任兼党总支书记的岗位,在这个有着11个专业、4000多学生的部门一干就是6年,直至201266岁时全面退回家中。而开办义务理发室,则是在他离开南昌大学科技学院以后。

  还能做点啥呢?那年,有件事深深触动了耐不住寂寞又想着做点事儿的他。

  年事已高的邓友梅夫妇曾是江西财大同事和自己的球友,谢望礼有些日子没见到他们了。因为惦念在怀,他有一天登门拜访。

  不见不知道,一见吓一跳!

  原来,两位老人都是七老八十了,由于身体不适,行动不便,已经许久没有下楼光顾理发店,看上去蓬头垢面,令人心酸。

  “明天下午,我来跟你们剃头。”谢望礼当即作出决定,两位老人欣然接受。

  第二天下午,谢望礼如约而至。在为两位老人理发时,他了解到,目前他俩所在的江西财大青山路教工住宅区,还有七八位老人不能下楼或出门理发。于是,他将这些老人理发之事全部包揽下来,每隔一个半月左右亲自上门做义工,如今已是8个年头,上门服务的老人逐渐增加到将近30人。

  理发这门手艺,是谢望礼1965年考入江西农学院寒窗苦读时,为减轻家庭经济压力自学的。他学会这门手艺后,起初是为班上同学义务理发。47年后,为解决出门、下楼不便的老同事们的理发问题,他又重操旧业。

  俗话说:剃头管修脚——负责到底。自从有了上门服务,谢望礼又想着在小区找个地开个店,为小区更多的老人免费理发。江西财大离退休人员工作处闻讯后,主动与谢望礼教授沟通,表示将青山路教工住宅区一个房间腾给谢教授,支持他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开办义务理发室。

  2015320日下午2时,谢望礼的义务理发室正式开张。这天恰是周五,每周五下午25时从此成为理发室固定开放时间,谢望礼在此为小区老人免费理发,寒暑无间,风雨无阻。他还将自己手机号钉在理发室显眼位置,接受预约上门服务。

  起初,谢望礼只是为本单位离退休老同志免费理发,但理发店开起来后,周边社区老人也慕名而来,他来者不拒。就这样,20122018年间,谢望礼免费理发的范围从一个社区扩展到三个社区,从足不出一个院落延伸至自驾车程半小时之地。目前,他的义务理发室已成为南昌市东湖区董家窑街道青桥社区的一个文明创建的品牌,被青桥社区命名为“爱心发屋”。

  “老牛也解韶光贵,不用扬鞭自奋蹄”。谢望礼教授以自己的努力恪尽一份市民之责,各种荣誉也随之而来——

  2018年伊始,谢望礼教授荣登南昌市东湖区“星火人物”榜,成为全区助推社会向美向上向善的好榜样;

  2018年年末,在第二届江西省“最美老干部”颁奖典礼上,谢望礼教授作为全省“最美老干部”提名者之一获得表彰,彰显了榜样的力量。在19位获奖者当中,唯有谢望礼教授出自高校。数十年前,他曾经担任江西财经大学普通专科教学部主任。

  荣誉背后,是默默的付出与永不言弃的坚守。

  每周五下午义务理发的承诺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布了,能否信守承诺,就成了对谢望礼最大的考验。

  2017929日下午,谢教授老伴因为痔疮手术住院,当天几乎整个下午需要耗时5个多小时输液消炎。

  患者住院,需要有亲人陪护,这是常识。

  非常不凑巧的是,29日又逢周五,下午是他做理发义工“雷打不动”的时间。

  老伴输液需要人陪护,义务理发室有人等他理发。

  怎么办?

  “老伴开始的时候,对我这样做会有点想法。”谢教授对此毫不避讳。他接着说:“但是,我一辈子跟她相处啊,她晓得我这个人的个性以及品行。我认定了的事情,她后来还是很乐意支持我。”

  老伴支持,并不代表护士理解。

  “护士同志啊,对不起!今天下午麻烦你帮我照顾一下30床。”谢教授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老伴住的是30床。我说,我今天下午去做义工。”

  谢望礼教授话音刚落,只见护士一时两眼瞪着他,那会儿她可能心想:“这个时候还去做义工呀!有这么大年纪的义工吗?”

  “我说,你不要拿这个眼睛瞪着我!我告诉你,我这个义工就是雷打不动周五下午为社区老人免费义务理发的时间。”谢望礼这么一说,护士立即伸出大姆指表达敬意,欣然同意帮他照顾患者。

  将老伴拜托给护士后,他就自个开车走了,直至傍晚忙完理发室的事才赶回医院。

  在过去4年里,谢望礼老伴先后两次住院都赶上了周五,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大年除夕、正月初一、老同事宴聚也都被周五赶上了,但只要是周五下午,他指定在自己的义务理发室恭候社区老人们光临。为了补偿老伴,20175月上旬,谢教授陪同老伴到欧洲旅游,11日返回南昌时已是深夜,不料翌日又是周五。没有时间倒时差了,周五下午他准时出现在理发室,整个下午给10位老人理了发,忙得他够呛却也乐在其中。

  谢望礼义务理发室桌上有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服务对象的信息——谁来过理发室理发,何时上门为谁理了发,等等,一目了然,并且可以提醒他上门服务的时间。自从2012年重新拿起剃刀,迄今已是第八年头。小本子记录显示,其间,谢望礼教授累计为社区老人免费理发1300人次。

  这就是谢望礼教授所说的“雷打不动”创造的业绩!

  雷打不动,对谢望礼教授而言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是一诺千金、不忘初心,是一位老党员、老干部永不言弃的坚守。这份坚守温暖着多个社区,驱散了老人们晚年的孤寂,生成省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一道最美风景。

  ■美在用心与用情

  20151117日,一篇题为《谢望礼:用“五心”诠释共产党员的本色》人物专访,出现在江西财经大学官网页面上。这篇报道多角度回顾了谢望礼教授的凡人善举,为其始终恪守对事业的责任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同事的真心、对社区事务的关心和对社会的热心而叫好点赞。

  这时,谢教授已从江西财经大学退休将近10年。

  在人们印象中,谢教授是个好人、有心人,有情有义的人。他做义工讲究做人做事,用心用情——为人免费理发如此,义务帮人排忧解难也一样。

  在谢教授看来,用心用情,人人皆亲人,遇上再难的事也就两个字:简单。

  然而,对年逾8旬的独居老人纪国达教授而言,他遇上的一桩难事可不简单:2013年以前,他家的洗手间上方下水管道渗漏。因此之故,老人如厕,不得不头戴斗笠,就这样维持现状“坚持”了好些年。他曾经向单位后勤部门反映,但得到的答复是自己去与楼上住家协商解决。

  纪教授家住3楼,楼上住家是自己曾经的同事吴教授,几年前不幸病逝。事实上,吴家房子闲置在那儿多年无人居住。不得已,老人只得自己颤颤巍巍爬着楼梯,好不容易在管道漏水处扎了个大塑料袋缓解一下。

  2013年下半年,谢望礼所在社区进行液化气换天然气改造,与纪教授为邻、家住5楼的谢望礼获知4楼吴教授小孩专门请假赶回来配合工人入户施工,便主动表示愿意为其代劳。

  此举惊动了3楼纪教授。纪教授找到谢望礼并且把他领进自家洗手间现场查看,顿时把他给惊呆了。只见洗手间墙边有个小木梯,想必是纪教授绑扎塑料袋用的。谢望礼为探究竟,爬上木梯就要去拆卸绑在下水管道上的塑料袋,让纪教授惊吓不小,连忙哀求谢望礼住手,因为塑料袋拆下容易,再要绑上去可就难了。

  绑定个塑料袋,谢望礼只需一两分钟,而纪教授却要花上两三个小时。老人之难,可见一斑。

  “这个事我包了,我来跟你想法子解决。”助人为乐的谢望礼教授当即表态,同时诚恳地劝说老人:“塑料袋我会重新绑好,以后你不要再爬楼梯。要是你摔死了倒是一了百了,问题是假设你没有摔死,就要活受罪,那个时候你就是想死也死不了了。”

  这样,谢望礼老师就把这事给包揽了下来。接着,他先是向自己的学校求助。第二天,学校后勤保障处就派来了技术人员上门维修。然而,技术人员一个星期先后来过两次,纪教授家洗手间渗漏问题仍未得到根治。

  渗漏止不住,承诺难兑现。正当犯愁之际,谢望礼无意间从《南昌晚报》见到一串便民服务电话。于是,他抱着试试看心态,拨通了一位防水堵漏专家王师傅的电话。接到求助的王师傅承诺:不修好不收费,修好只收200元并可开具正式发票。

  不过,王师傅也低估了问题的难度,第一次修理未能奏效。

  第二次,王师傅精细处理完后告诉谢望礼:每天到4楼洗手间向蹲坑灌水,问题应该已解决。之后,谢望礼遵嘱行事至第十四天时,在外接到纪教授电话,告诉王师傅来收费了。谢说:“都快半个月了,水早就不漏了,赶快把200元钱给人家,回家后我再拿200元钱给你。,你拿发票给我。”最终,他帮助纪教授彻底解决了如厕难题。

  用心能成事,用情则把这个过程变成乐趣。因为这种乐趣,谢望礼教授心目中的服务对象,在他看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谢教授,这辈子能交上你这样的朋友,我死而无憾。”20175月的一天,当时住在学校家属区小孩房子里的江西麻纺厂退休职工曾有义老人对谢望礼教授说,“以后如果我们买了房子不住在这里,或者我们住进养老院,我们会很想你的。”。

  “言重了!言重了!”谢教授刚为曾有义老人理完发,连声回应道。

  因为中风,曾有义老人已半身不遂,步履维艰。多年以前,谢教授还是首次开车到青山园上门为学校其他老人理发时,听说了他的情况,之后也主动送服务上门,定期为他理发。

  “当时,有人说他不是我们学校的。我说,没关系!只要是住在我们学校的院子里,不管是不是,我都会去帮他打理。”回忆起当初结识曾有义老人,谢教授记忆犹新。

  不过,谢教授说这话时又不无自责,认为那会儿没有听出曾有义老人的话外之音。原来,老人长期卧病在床,而一直照料他的老伴腿脚也越来越不方便,二老经过与孩子们商量,已经决定一起入住养老院。所以,又过了一个半月,当谢教授准备再次上门给老人理发时,有人告诉他:“曾有义老人已经不住这儿了,和老伴都住到养老院去了。”

  “哪个来跟他理发呢?”谢教授闻讯,第一反应就冒出了个问题。

  事后发现,这还真是个问题。

  好在谢教授与曾有义老人有微信联系。于是,他在微信里给老人发信息:“曾师傅啊,你不够味呀!你怎么回事啊?现在你究竟到哪个养老院去了?”因为两人太熟了,谢教授才会用上南昌方言土语“不够味”,意思说,彼此都这么好的关系,你搬走了去了哪里都不告诉我,你不够朋友。

  无奈之下,曾有义老人只得如实相告。之前也是因为不好再麻烦谢教授,老人才没有告诉他自己在那家养老院。

  第二天,谢教授捎上水果和理发工具,开着私家车直奔15公里以外那家养老院。在与老人边理发边交谈过程中,他详细了解老人在养老院的处境尤其是理发情况。原来,这家养老院并无专门的理发室,老人们理发全凭一些美发培训机构学生当义工和练手法来解决,老人们并不乐意。

  于是,谢教授又萌生出继续定期为曾有义老俩口上门理发的念头。这以后,每隔一个半月左右,他便驱车10几公里来到老人所在的养老院。谢教授原计划只是为曾有义老俩口理发,不曾想,他这位剃头老师傅免费提供服务的消息不胫而走,养老院里许多老人家也闻讯找到他好好理了个发。

  因为曾有义老俩口,从此,这家养老院成了谢望礼教授新增的一个上门服务点。

  有年冬天的一个下午,也是在这家养老院,谢教授忙里偷闲赶来为球友徐映荷老人理发,完事后回家吃饭。他原计划2小时内解决问题,因为晚上7时得赶到昌北国际机场接机——大女儿与外孙女要从上海回来。不曾想,徐映荷老人理发完毕,养老院里又陆续有5位年逾85岁的老人在那排队候着,包括一对皆已94岁高龄、下放到江西的上海知青夫妇。时针已指向下午5时,个个都想理发,他嘴上安慰老人们不用急,一定会帮大家理完发,内心却火急火燎,怕是要耽误接机了。

  那天晚上,为7位老人们全部理发完毕,谢教授饿着肚皮驱车直奔机场,直到深夜才吃晚饭。

  “晚饭不怕晚”,谢教授老家南昌县有这么一句话。

  老话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然而,用心付出,用情服务,短短几年间让谢望礼教授“挑子”的两头都热了起来,提升了市民共建共享“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的温度与热情。谢教授从头开始,一把剃刀在手,却实实在在做出了“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的效果,让人见识了又一颗美丽心灵。

  ■老当益壮爱实干

  进入2019年,谢望礼教授也已经74岁了。时至今日,他做义工并不局限于为人理发、修修补补等,而是有求必应,时时、处处、事事助人为乐,日渐臻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

  如何能够把好事继续做下去、做得更加长久?这个问题,谢教授早有考虑。

  要说谢教授自己的负担也不轻。在家里,还有比他年长的二姐、嫂嫂和老伴的姐姐3人。平时,他经常要安排时间看望她们,按风俗一年三节更不必说。尤其是自己81岁高龄、患有中度老年痴呆症的二姐,目前仍生活在丰城矿务局,由于身边没有贴心儿女伺候,谢教授必须经常驱车前往探视,多年以来一直帮着二姐管理养老金和儿女抚养费。另外,老伴这几年身体也有点状况,曾经两度住院治疗。

  一方面自家亲人需要照顾,另一方面,做义工和助人为乐的活儿越来越多,没有一副好身板可不行。

  为此,谢教授重拾旧爱好,每天坚持打乒乓球和台球半天,以此强身健体。

  “我坚持锻炼身体,一为国家减轻经济负担,二为后代减轻牵挂大人的思想负担,三为他人跟社会做更多的好事和善事。”谢教授说。他目的很明确,其中之一是多做好事善事,不仅自己坚持锻炼,还带动社区的老同志共同参与其中,以自己的助人为乐带动大家老有所乐。2012年起,他已连续7年组织学校老同志参加省、市乒乓球、台球比赛,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兼领队或教练,还亲自采购体育器材、服装和写活动新闻稿,忙得不亦乐乎。

  “有困难,找谢教授!”平时,社区的银发粉丝们遇上生活上的难事、不痛快事儿,往往会想到谢教授。好在谢教授身体棒棒,精力充沛,遇人求助又乐于在政策、法律范围内热心相帮。

  还是在前年,学校有位离休干部的遗孀、当时已经87岁高龄的孙女士,从报上看到省里作出了从2016年元旦起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遗孀(无正式工作)增加相应生活费的决定,可是她发现,一年多过去了,这项政策并未落实到自己头上。于是,老人利用周五下午到社区义务理发室剪发的机会,拿着剪报找到了谢望礼。当晚,谢教授致电学校相关部门询问,第二天又专门找到校办同志查找文件,无果。

  当时,谢望礼想,既然新闻都发布了,必有其事。于是,他随即电话联系到自己在省财政厅工作的堂侄儿,请他帮忙找找省里的文件——这位侄儿已经在厅里工作20多年了,此前谢望礼从未找他办过任何私事,据说这次是头一回。他的侄儿也很给力,当天下午4时左右回过电话来说,原文件找到了,是江西省委老干部局、省财政厅等4家单位联合下文。当天,谢望礼让侄儿将文件送来,翌日他就拿着文件找到学校人事处。很快,学校人事处携手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对类似情况进行全校摸底,最终包括郭女士在内,全校离退休人员遗孀根据省里政策,每人每月生活费都增加了200元左右。

  在谢望礼教授的“义工手册”里,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没有“我用情付诸流水,爱比不爱可悲”。只要力所能及,他会用心用情地帮助社区每一位老人,用自己的担当实干,尽可能为每一位求助者提供方便。

  人们常说:“规矩是人定的。”言下之意,自定的规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点上,谢望礼教授做得非常灵活。尽管他说自己的义务理发室固定开放时间定在每周五下午25时,但因为老人们各有需求,他还是做到了随叫随到。

  122日,星期二,这天并非理发室开放时间,但谢教授还是应约来到这里,上午为2位男性老人、下午为3位老太太打理了头发。傍晚5时过后,他又继续上门给一位91岁高龄的老太太剪发——这是学校后勤部门一位退休职工的岳母,谢望礼为她上门理发两三年了。从老太太家出来,回到理发室整理好工具,央视《新闻联播》时间已经开始了。

  “我从19岁解放时嫁到南昌,70年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好人。你是好人呢,要活120岁。”出门时,那位老太太还在重复自己上次说过的话。

  “谢谢!谢谢!”当时,谢望礼笑着接过话茬,“首先你老人家要活120岁,我也活120岁。”

  先贤曰:仁者寿。

  我们祝愿谢望礼教授和他的银发粉丝们如愿以偿。

  因为谢教授,社区许多老人找回了生活的尊严,鼓起了前行的勇气,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

  因为银发粉丝们的祝福与期待,谢教授在社区年复一年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让老人们享受着春天般的温暖。

  谢望礼退休前是位经济学教授,可持续发展曾是他从事科研的重要方向。他心里明白:帮助他人、多做善事要可持续,需要花钱。但是,钱该花就得花,该省也要省。

  谢望礼教授开办义务理发室之初,添置设备得花钱,他为此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法子。时任校长王乔教授非常关心,听说此事后立即表态,好事啊,学校可以拿出点钱来支持!

  然而,谢教授当面谢绝了。尽管如此,他的内心依然十分感激。

  “我以前在小区做义工,帮人理发和做好事,现在开理发室,说明校长都晓得,他一直在关注我。”谢教授回忆起这事说,“我说,谢谢校长关心!不给学校添麻烦了我自己想办法。”那会儿,他也婉拒了社区的支持。

  就这样,理发师的镜子、桌椅,他自己淘来;理发的剪子、剃刀等装备,他自己买来……这些年,仅仅是购买和更新理发装备,谢教授就花了近千元。

  只要是做善事做好事,一直以来,谢教授都舍得花钱,也没少花钱。早在2002年,他还在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工作时,因为在迎接教育部首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活动中成绩突出,获得了学校1000元奖金,但他分文不取,转身委托学院捐给了一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退休后,他受聘到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工作其间,又自备一个银行活期存折,折子上确保常年存有3万元左右周转金,用以接济贫困生,帮助他们度过一时难关——就在谢望礼即将离开南昌大学科技学院之际,学院廖毅敏老师发表文章《这些年,我们一起爱的老师》,对谢教授感念至深。

  这次在江西省委老干部局春节前走访慰问老干部活动中,谢望礼教授又将自己得到的3000元省里慰问金全部转赠出去了,他要让这笔钱“发挥更大的价值”。

  这是一位经济学者的专业思维使然,一位大学教授的育人初心使然,更体现了一位老党员、老干部的仁者情怀。

  “在职工作退休了,但履行共产党员的义务永无休止符。”谢望礼日前表示,“今年是我入党50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节点,本人绝不会辜负党组织对我的关心和鼓励,我会继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这老头是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人,人很实在,实在不爱说大话却喜欢干实事,骨子里灵魂中“既有老黄牛的品格,又有千里马的气势”——他只是我们身边许许多多“老黄牛”“千里马”之一,令人尊敬,给人温暖与希望。

  有篇美文写道:“你可能在整个春天找不到一朵花,你也可能在一朵花上发现春天。”看着每天奉献他人、充实、忙碌并快乐着的谢望礼教授,我想,他正是这朵让人可以发现春天的花朵,四季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让社区更加温馨,让南昌更为美丽。(/喻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