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面对雷锋:我们学习什么?


  今天是3月5日,是学习雷锋纪念日。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人民日报发表。这样,每年的3月5日就成为学习雷锋纪念日。那么,在56年后的今天,面对已经逝去多年的雷锋:我们应当向他学习什么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些人把这句话错误的理解为: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也就是说,人生下来,自然应当为自己的利益尤其是财富名利着想。这里,我不想去讨论这种错误的解读:只是说,有些人会把这种说法作为自己的一种借口——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一种挡箭牌罢了。

  王阳明先生在11岁的时候就对自己的老师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何谓人生一等事?也就是说在11岁的时候,王阳明就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或者说人生的真知是什么。而且,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已经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读圣贤书,做圣贤!后来,王阳明真的做到了这一点: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圣人!王阳明先生曾经有这样一段名言:天下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王阳明先生创立了一门伟大的学问——心学,并且提出来一个现在天下皆知的说法——知行合一。事实上,王阳明自己也是在不断的践行着知行合一: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极少的真正实现了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人!在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只是微笑着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今天,我们都说要学习雷锋精神。那么,什么是雷锋精神?当然,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个人也将它理解为一种知行合一的精神:雷锋正是在不断的去探寻这种知,然后再去行的——真正做到了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要想看看雷锋是怎样求得这种真知的,我们不妨去读读雷锋的日记。

  雷锋在1960年2月15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敬爱的毛主席,我看到您写的《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深受教育,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过去,有人讽刺我说:你积极有什么用,那么点的小个子,给你150斤重的担子,你就担不起来。我听了这话,还埋怨自己为什么长这么点小个子呢!可是您老人家却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话给我很大鼓励。即便是个子小,我也要尽我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向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学习。

  雷锋还有这样一段名言: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抚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了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通过仔细读上面这段话,我觉得雷锋确实是在对人生和生命的意义进行了认真的反复的思考,然后才找到了自己的真知,并且将这种知践之于行。并且,他通过实践中的行来进一步促进自己的知。我们再来看看他的两段话: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是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我们要真正的学到一点东西,就要虚心。譬如一个碗,如果已经装得满满的,哪怕再有好吃的,像海参,鱼翅之类也装不进去,如果碗里是空的,就能装进很多东西。装知识的碗就像神话中的'宝碗'一样,永远也装不满。

  雷锋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都是普通人,也许永远都不可能做到像雷锋那样的高尚和伟大,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以下一点:心向往之!

  赋诗《学习雷锋》

  甘当革命螺丝钉,良善于心好事行。

  服务人民真大爱,精神不朽永年轻。                                                                               (文/张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