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乡土结构与混合研究——雅悦人文讲坛·兴悦读书报告会(第144期)举行

  4月19日晚18:30,由人文学院院长尹忠海教授主办的第144期雅悦人文讲坛·兴悦读书报告会于图书馆5楼M504举办,尹忠海教授、唐俊副教授、江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程激清先生参与评论。人文学院、统计学院部分学生参与此次报告会。

  尹忠海教授点评

  17级社会学专业的刘璐同学作为第一位分享者,为大家带来了《乡土中国》与《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两本书并分四块内容展开介绍。

  刘璐同学报告

  在第一部分中,她详细剖析了“《乡土中国》视角下的乡土伦理”,在《乡土中国》中,作者费孝通先生认为虽然近代中国城市社会受到了西学东渐风潮的影响,但是中国本质上仍然是一个乡土社会。由于中国传统社会过于重视土地与农业的生产作用,因此熬成了乡村社会中农民的不流动性,并造成了“熟人社会”的后果。在这个熟人社会中,社会结构呈现出“差序格局”“以家庭为单位”“男女有别的情感定向”三大特点。而乡土社会亲属关系的最大特征,父子关系成为了社会关系的主轴而其余皆为旁支。在这一熟人社会中“礼治”成为了社会管理的主流,并造成了“长老统治”和“无讼”的情况。

  在第二部分“《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下的亲属关系研究”中,刘璐同学则开始阐释了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斯特劳斯认为,研究亲属关系应该从“婚姻”入手,亲属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关系,而其根本的理论基础则是“以女人为中介的交换”。斯特劳斯认为,人类亲属关系的选择是“规避乱伦”的后果,男人与男人为了缓和矛盾、避免乱伦,通过交换女人而结成社会关系——也就是说婚姻其实是姻亲与血亲结合的后果。因此斯特劳斯认为,人类只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舅甥”“夫妻”四对基本关系。而传统人类学只关注到了亲属制度的单元,并未研究其中的关系存在。

  在第三部分“中西方亲属关系的比较分析”中,她举列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商朝以血缘亲疏排定尊卑的制度”和“汉代的和亲制度”,表明血缘关系在中国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而斯特劳斯则通过“共时性”的横面解剖指出了人类亲属关系的基本规则在于“女人的交换”。

  在最后一部分“反思与总结”中,刘璐同学将目光转至当下,她先指出斯特劳斯在研究中犯下的“反历史主义”和“反人本主义”错误,并引出后世另一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理论对其进行了批评。同时她认为,在当下所谓“流动的时代”(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语)中,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解体同样值得深思。

  唐俊副教授点评

  尹忠海教授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补充,他进一步深入解读了列维·斯特劳斯的“交换理论”,认为比起传统人类学中强调“经济动机”与“心理动机”的论调,其内涵与外延更为广泛。唐俊副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与想法,他比较了传统中西方的差别,指出相比起世界其他地区的“父权母权”交杂情况,正是中国社会中“父权”独大的社会文化影响,造成了中西截然不同的反差。

  另一位分享者18应用统计2班的邹昕蕾同学则分享了《两种传承:社会科学中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教育研究:定量、定性和混合方法》两本书。

  邹昕蕾同学报告

  她首先为大家普及了一些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引导大家认识了“二分类”与“模糊集”、“拟合”与“一致性”的具体知识,便开始为大家具体讲解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类研究的具体区别以及将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可能性。

  邹昕蕾同学认为,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主要区别主要在于“不对称性”。采取定量研究方法的学者重点关注的是有对称性质的关系,也就是说,从线性计算规划的角度来看,定量研究希望通过一个可以确定的统计模型,来解释变量之间的因果变化情况,也就是说,当一个模型可以解释事物的发生与否时,因果对称性就这么产生了。而主要采取定性研究方法的学者则趋向于分析有不对称性质的关系,定性研究对于一件事物成功的解释,往往不同于对事物失败的解释。

  而在分析个案时,定性研究主要关注个案内部发生的特殊事件和过程,主要重视理解个案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关系,形成了小样本分析中的核心推断模式。但是定量研究则选择了跨个案的处理方式,定量研究者主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对作答的个体几乎一无所知——此为大样本分析的核心因果推断模式。因此,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个案内分析和跨个案分析在因果推断方面哪个更重要。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的因果机制和过程追踪,就在于定性研究主要关注追踪一个特定个案的变量关系,而定量研究则将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和个案研究相结合来研究一个特定的变量。

  在此,邹昕蕾同学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例进行补充:定性研究者在分析经济发展时,通常会经过一个特定的“语义学转换”过程——了解并分析所得数据和其“意味”着的一个特定范畴——从而贴近研究者的核心概念;而定量研究虽然同样也会在统计模型中进行一个转换,但是这些转换则是为了使统计数据更好的与概念意义进行匹配。

  之后,邹昕蕾同学引入了“模糊集”的概念。由于定性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主要采用“非对称方法”,因此他们并不认可“概念的否就等于这个概念的对立面”,在定性研究者的眼中“富有≠不贫穷”“战争≠不和平”。

  最后,在实际进行研究设计时,由于这两种研究方法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定量研究者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期待用大样本的大数据来涵盖整个研究;定性研究者则关注“典型样本”中的特殊性。同时这也为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结合提供了可能性。

  程激清先生点评

  报告结束后,马骏、刘伟卿、赵子瑞、朱彤瑶同学踊跃发言,大家都根据不同的专业视角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唐俊副教授以自己在2018年社会学年会上的发言为例,点明了定量研究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局限性;程激清先生则溯源社会学的两位鼻祖爱米尔·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的研究,告诫同学们定量研究以及定性研究在社会学研究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尹忠海教授则分享了国际学术界的一篇文章,鼓励大家认真学习统计技术,并发觉当下统计软件的弊病所在,同时要求同学们在做读书报告时,保持历史性观察和中外比较这两种手法。

  兴当悦,共与文。每周五晚18时30分,兴悦读书报告会在图书馆五楼M504,欢迎各位师生齐参与,感受书海共遨游。图文/人文学院